金凤凰
当前位置:
首页
/
/
/
出土文物反映 西汉时期已流行保健浴

出土文物反映 西汉时期已流行保健浴

  • 分类:行业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5-19
  • 访问量:896

【概要描述】

出土文物反映 西汉时期已流行保健浴

  • 分类:行业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5-19
  • 访问量:896
详情

 

曾经有一篇热帖,说如果一个现代人穿越到2200年前的汉朝,恐怕会几个月才能洗一次澡。这会让人有一种错觉,感觉古时候没有热水器和浴缸淋浴房,洗澡委实不太方便,关键的是当时人们的洗浴理念落后……然而,事实果真如此吗?当记者在徐州博物馆看到由楚王(后)墓出土的一件件精美的汉代浴饰等文物时,不禁为现代人的“臆想”感到可笑,2200年前,汉代王室对沐浴的重视程度,包括他们泡浴保健的理念,丝毫不亚于我们现代人。

背景

彭城作为西汉楚王的都城历经了十二代楚王的统治,见证了楚王国190余年的历史。因此,徐州周围分布有十二代楚王的陵墓。近年来,考古工作者对楚王山、狮子山、驮篮山、北洞山、龟山、东洞山等地十余座楚王(后)陵墓的调查和发掘,激活了那段尘封已久的沧桑岁月,再现了楚王国的王室生活。

徐州博物馆收藏着不少汉代的沐浴装饰系列文物,即使是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,这些浴饰也无不绽放出汉代王室生活的雍容及时尚。在2200年前,西汉王朝在总结秦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,发展生产,成为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和发达的国家之一。新生的大汉王朝蕴含着丰沛的活力和巨大的张力,社会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繁荣景象。大汉风韵弥漫在王朝的每一个角落,时尚之花绽放于郡国的每一寸土地。仅通过沐浴和装饰方面的考古文物资料,人们就能管中窥豹,勾勒出两千年前汉代人生活的斑斓羽翅,触摸到贵族世界里跃动的时尚脉搏。

那么,当时汉代王室们的沐浴理念是怎样的,他们在沐浴时使用的浴饰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?记者从驮篮山楚王后墓出土的石厕、东洞山二号楚王后墓出土的“赵姬浴盘”、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铜釜、银鉴、铜扁壶、搓石等文物中,为您讲述汉代楚王沐浴的故事。

汉代沐浴并非洗澡

在古代,沐浴的含义与现在的洗澡略有区别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沐,濯发也。浴,洒身也。洗,洒足也。澡,洒手也。由此看来,古人对头、身、手、脚的洗浴分得很仔细。“沐”“浴”“洗”“澡”结合起来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洗澡。

沐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起初仅是人们去除身体污垢的一种生活习惯,后来沐浴已不再是单纯的洁身净体,上升至礼仪的高度。《周礼》记载,在进行重大礼仪活动前都要斋戒沐浴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世子生,则君沐浴,朝服,夫人亦如之。”表明在诞生礼仪中,沐浴也很重要。在先秦丧葬礼仪中,沐浴也是重要礼仪。诸侯朝见天子前,要先在汤沐邑中沐浴净身,以示对天子的尊重。这些都说明先秦时期,沐浴礼仪有一套完整的制度,并且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秦汉时期,沐浴习俗有了社会普遍性,先秦时期的这些沐浴礼仪更是得到继承和发展。

西汉时期已有专门的浴室

资料表明,商周时期已有沐浴用的器皿。《庄子·则阳》记载:“灵公有妻三人,同鉴而浴。”西汉时期,沐浴成为社会风尚,修建了专供洗浴的浴室。徐州驮篮山楚王(后)墓、北洞山楚王墓都修建有厕间,驮篮山楚王(后)墓厕间不仅有制作精细的石厕,与厕间紧邻还修建了沐浴间。沐浴间地面上设有方形的象征性浴池。

据徐州博物馆藏品部宗时珍主任介绍,1989年-1990年在驮篮山楚王(后)墓出土的石厕,建在距地面高1.5厘米、长149厘米、宽115厘米的厕台上,厕台中部靠后墙凿出规整的长方形厕坑,并利用山岩裂隙作为象征性的排泄道。厕所制作精细,组合部件磨制平整光滑。如厕时蹲下有靠背、扶手可倚,起身时可抓握扶拄立起,设计十分合理。厕间隔壁建有沐浴间,地面雕琢方形浅槽,人可站在槽里面进行沐浴。厕间和沐浴间设计科学,建造得十分考究,在当时无疑是比较先进的卫浴设施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楚国王宫生活的奢华和时尚。

汉代就开始用搓澡石了

“赵姬沐盘”是1982年在东洞山二号楚王后墓出土,鎏金铜盘腹部阴刻有“赵姬沐盘”四字,器体铭文明确表明该盘是王后赵姬的沐浴用器。另外,东洞山二号楚王后墓还出土了银鋗、银鉴、铜鉴、铜扁壶、搓石等。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银鋗腹部阴刻有“宦眷尚浴沐鋗容一石一斗八升重廿一斤两十朱第一御”24字。鋗内还放有搓石、漆木盒和漆笥,漆木盒内盛有化妆品。

在汉代,人们是用铜釜来烧制洗澡水的。在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铜釜高39.6厘米、腹径59.5厘米。一位亲历发掘现场的考古专家还告诉记者一件神奇的事,1994年这件铜釜出土时,釜内竟然还盛满清水,在水中似乎还能看见一个瓢形物,但因为当时搬动铜釜时水面晃动,瓢形物随即消逝。考古专家分析,当时在铜釜内的瓢形物或许是舀水瓢,毕竟已经历经两千多年,水瓢早已朽毁,遇到空气就立即风化了。

与铜釜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高33.6厘米、宽42.7厘米的铜扁壶,壶的口沿有一宽大的鸭嘴形流,这是沐浴时用来舀水或往浴者身上浇水用的。当时就有学者认为这种扁壶产自中亚,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。也有学者认为扁壶在中原地区的出现,可能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传播有密切关系。狮子山楚王墓和羊鬼山陪葬坑中都出土过这种扁壶,数量达4件,形制大小不完全相同,它们产自中亚的可能性较小,很可能是楚国工匠吸收草原游牧文化因素设计制作的。

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,在狮子山楚王墓中,居然还出土了圆形和扁平长圆形的两种搓石。圆形的搓石直径在5厘米左右,正如人的巴掌大小,握起来很方便。扁平长圆形的搓石长20厘米左右,中间粗、两端稍细,搓石上有许多小孔,表面虽经打磨,仍具粗糙之感。想想,用这种特意打磨过的搓澡石洗澡,比现在的搓澡巾还要舒服、耐用。

西汉时期已流行保健浴

咱们现代人虽说也知道保健药浴,但真正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其实并不多。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,保健药浴的理念却早已在王室贵族中流行。在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漆笥中,就发现了加工过的茎叶类植物。考古专家分析是沐浴植物,说明楚国王室沐浴时采用了保健浴。

2005年,在羊鬼山陪葬坑出土了铜臼、铜杵和铜量等,铜臼为圆筒形,与我们现代生活中的蒜臼有些相似,铜臼腹上有“宦眷药府……”刻铭。铜杵为棒状,一端粗一端细。铜量为大小各一件。考古专家说,铜臼上的铭文表明其是用来捣碎草木的器具,而这些器物与其它沐浴器同出,应该是用来捣制和称沐浴用草木的。其实,在其它地方的不少汉墓中也都在出土沐浴用器的同时出土了铜臼、杵及量,再次表明西汉时期王室贵族中确实流行保健浴。此外,在山东巨野红土山昌邑衰王刘髆墓也出土了铜臼和铜杵,同时还有盛有药丸、药粉的铜鼎、漆衣铜盘以及擂石、擂盘等制药工具。足见当时王侯贵族对养生保健的重视和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。

汉代规定官吏们,工作五天休沐一天

可以这么说,汉代人比我们现代人更重视沐浴。汉代人认为洗澡是件大事,规定官吏们工作五天休沐一天。西汉诸侯王墓设置沐浴间和随葬洗浴用具的习俗证明,沐浴确是当时王公贵族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。据史料记载,汉代,皇帝每五日为官员放假一天,在家里沐浴浣衣,“休沐”成为朝廷官员法定的假日。《汉宫仪》:“五日一假洗沐,亦曰休沐。”《初学记》对此也有记载:“汉律:吏五日一下沐,言休息以洗沐也。”足见汉代人非常重视身体卫生和仪容整洁。

另外,从徐州楚王(后)墓出土的洗浴用具及旁边的陶俑显示,楚国王室的沐浴程序应当是复杂而讲究的。楚王及后宫嫔妃在沐浴时,身边有相当多的奴仆侍候。而且他们沐浴的目的早已超出洁身净体的范围,更注重美容、保健和养生。这正说明了沐浴在汉代已经挣脱礼仪的束缚,不仅与人们的生活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,还被赋予了延年益寿、世俗享乐的多层次内容。可以看出,在西汉时期的楚国王室,日常生活领域的诸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先进性,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当时的社会时尚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这是描述信息
留言应用名称:
首页加盟
描述: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
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劳动西路289号嘉盛国际广场13楼

这是描述信息

招商热线:18692223233

这是描述信息

扫一扫了解金凤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