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瑶浴文化中国民间艺术——瑶族蜡染
- 分类:瑶浴文化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1-05-20
- 访问量:0
蜡染,是我国“从江瑶浴”发源地瑶族的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,古称蜡,与绞缬(扎染)、夹缬(镂空印花)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。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,既染去蜡,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,同时,在浸染中,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,使布面呈现特殊的“冰纹”,尤具魅力。由于蜡染图案丰富,色调素雅,风格独特,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,显得朴实大方、清新悦目,富有民族特色。
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,尤其是贵州黔南州瑶族少数民族地区,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,而且流行很广,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。她们的头巾、围腰、衣服(衣袖、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)、裙子、绑腿,都是蜡染制成,其它如伞套、枕巾,饭篮盖帕、包袱、书包、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。
蜡染的材料
(1)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,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、绵绸、府绸的。
(2)防染剂主要是黄蜡(即蜂蜡),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。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,它不溶于水,但加温后可以融化。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染剂。
(3)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。贵州盛产蓝草,这是一种蓼科植物,茎高约二、三尺,七月开花,八月收割。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。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,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。
(4)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,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。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,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。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,一端缚在木柄上,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,以易于蘸蓄蜂蜡。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,有不同规格的铜刀,一般有半圆形、三角形、斧形等。
蜡染的制作过程
1、画蜡前的处理
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,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,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、磨光,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。
2、点蜡
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,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,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,便可以用铜刀蘸蜡,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。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,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。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,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,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。
3、染色
浸染的方法,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,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、六天。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,便得浅蓝色。再放入浸泡数次,便得深蓝色。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,便在第一次浸泡后,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,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。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,有些"蜡封"因折叠而损裂,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,一般称为"冰纹"。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"冰纹"。这种"冰纹"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,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。
4、去蜡
经过冲洗,然后用清水煮沸,煮去蜡质,经过漂洗后,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。
蜡染的保养
其一、蜡染制品买回后,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装裱。
其三,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棉布,因此在保养方面应注意防潮、防腐蚀,以免发霉长虫。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装饰,请定期取出晾晒。
其二、蜡染可以随时用水清洗,但在洗的过程中不要使用清洗剂,以免掉色;也不可用机洗,因为很多染画主要是以须边突出主效果,用机洗会将须边搅坏。洗完后的蜡染制品可以熨烫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